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为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导致返贫现象的产生,保险业更需要发挥风险管理与风险补偿之作用,最大可能消除不确定性,防范风险发生。
一方面,不少险企推出防返贫保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在借助保险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优势,实现对易返贫致贫重点人群广覆盖的同时,还做到医疗救助、残疾救助、意外事故救助、家庭财产损失救助、因学返贫救助等常见致贫因素全覆盖,构筑了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商业保险和民政救助后的第五道保障防线。
另一方面,不少地方政府正尝试推出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试点等项目。此类项目最大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普惠于民”,为的是充分发挥保险在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给群众造成的损失。同时,越来越多险企重新对产品定位,除了发挥事后理赔功能,更开始尝试在事前建立灾害预警体系,第一时间通知客户灾害情况,帮助客户进行人身、财产的转移,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防返贫是长期任务,随着全面进入乡村振兴阶段,我国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近一大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急需满足。其中,精准识别消费者需求变化,也是保险业助力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对保险的需求从保生存、保基本,到如今的保健康、保生活,甚至到保传承。近些年,保险业越来越重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需求,在尽可能做到广覆盖的同时,深耕消费者内在需求、细分市场,实现产品创新与服务精准性。
在保健康方面,保险业在不同市场形成了不同的产品规则。在中高端市场,构建大健康生态保障系统是近些年频繁被提到的概念,保险企业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链,集中保险、医院、药企各自优势,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构建大健康生态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和医药服务;在普惠型市场,普惠保险的“繁荣”填补了市场长期存在的空白,过去昂贵的商业保险产品更广泛地走进千家万户,用小额资金撬动人们的保障需求。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推出了140余款“惠民保”,覆盖26个省份和4个直辖市,覆盖人群范围极大。仅广东(不含深圳)一地,累计参保人数就达1050.87万人,覆盖率约9.7%,成为真正的民选保险产品。
在养老保障方面,得益于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保险业不断扩展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以多样化产品创新和医养布局提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例如,推出税延养老保险、长护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多种新型养老保险产品。另一方面,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养老社区与医疗护理服务产业的投资布局。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的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在建或已开业,为全国20余个省市提供8万余张养老床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养老负担。
在保生活方面,从食责险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多地试点推行,到创新家庭财产综合保险,再到科技赋能车险市场信息化升级加速,探索UBI车险……保险已渗透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保传承方面,不少保险公司在保单形式上创新,推出“一张保单保全面,一张保单保全家”,并提供财富传承服务,特别是对于新崛起的中产阶级而言,保险可以在传承中发挥出较大的力量。利用保险进行财富的代际传承,在不引起家庭成员之间纠纷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所有人意愿。
如今,保险无论在消费、医疗,还是养老、教育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我们的生活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为我们管理生活中不确定的风险,为实现美好生活打牢基础。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声明:本站资讯系本网编辑转载加工后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