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等特点的保险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国家重大战略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并被市场各方寄予厚望。7月27日,银保监会2021年半年度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增加中长期资金供给,精准支持水利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保险业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新增1.4万亿元。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段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将是保险资金支持国家战略的主要着力点,股权投资计划有望进一步丰富扩容。
持续深化险资运用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银保监会在拓宽产业基金资金来源、加大股权直接投资力度、强化对上市企业的融资支持、丰富市场中长期投资工具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推动保险资金运用,鼓励保险资金发挥长期、稳定和价值投资者作用。
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保险资管行业积极创设保险资管产品,参与投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接高科技产业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典型项目,为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多层次资金支持。
此外,在“双碳”目标转型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保险资金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不断加强责任投资和绿色投资,推进可持续发展。截至今年5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进行绿色投资的规模达10547.56亿元。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支持险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在产品创新方面,支持保险资管公司发起设立长期限产品,通过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股债结合等形式,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股权投资计划有望进一步扩容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资管业登记(注册)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规模均明显增长。在对接实体经济的保险资管产品中,债权投资计划占据主流,数量和规模出现“井喷”。记者在梳理中发现,上半年登记的股权投资计划已有4只。
“未来一段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将是保险资金支持国家战略的主要着力点。”一家大型险企高管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未来,股权投资计划有望进一步丰富扩容。从目前险资规模情况看,截至6月底,保险资管产品存量已超过4万亿元,广泛投资于基础设施、不动产、市政环保、新能源、新技术、新消费等领域。
对于险资另一新增长点的养老金市场,业界寄希望于探寻保险资管变革的良方以谋求更大发展。行业资管人士分析指出,养老金市场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制约了险资投资机会:一是养老金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差异,现有的产品和相关服务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二是国内养老金风险管理水平尚需提升,尤其要考虑构建面对长寿风险的精算和风控体系;三是国内养老金在全生命周期资金管理能力方面积累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同时国内养老金考核激励机制短期化与养老金资产的长期属性不适应,进而制约了养老金资产长期稳健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银保监会正在推动养老金融产品试点,保险资管机构拥有长期资金可以提供资产配置,未来应大力拓展第三方业务,特别是各类养老金和其他长期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提高服务质量,与保险资金管理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态势。
把握好风险与收益平衡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负债经营和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经营的“两个轮子”,其中保险资金运用这个“轮子”不仅对于保险经营非常重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险资应该如何把握好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段国圣认为,要把握市场几方面变化: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市场变化,保险资管机构必须具备多元的策略投资能力;二是整个市场中客户发生的变化,比如寿险公司为客户调整的资产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保险资管机构要从提供一揽子绝对收益的解决方案转变为提供策略化配置的产品和工具。同时,段国圣还分析判断将呈现五大特点:一是重视权益类资产的战略配置价值;二是投资逻辑应当从宏观总量驱动下沉到产业和赛道逻辑;三是把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产业投资机会;四是把握碳中和背景下的产业投资机会;五是困境投资可能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针对今年下半场的投资策略,上述险企高管人士表示,一方面,市场预期仍选择以“稳”字当先,并且继续维持结构性分化、偏向成长特性;另一方面,由于行业面临多重变化,保险资金需要多元化、特色化、策略化的投资能力。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声明:本站资讯系本网编辑转载加工后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